伴随着教育部的“双减”政策落地,许多针对中学生的教育培训机构开始寻求转型。据多家媒体报道,新东方培训机构将成立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下设优质父母智慧馆,给家长提供综合性教育培训。12日晚,新东方回应称,该馆将致力于为家长提供更多关于素质教育的知识性服务,帮助父母掌握更科学的家庭培养方法,包括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时间分配、高效学习等,以协助父母助力孩子全面成长。
根据新东方的回应,其父母培训课程确实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旗号,课程内容和方式也具有一定科学性。然而,“让父母上辅导班学习”的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许多中学培训机构善于准确抓住父母的焦虑心理,并利用这种心理将越来越多的家长卷入这场“培训风暴”,不论课程质量如何,这些机构都能既赚足了眼球,又赚鼓了钱包。然而,倘若贩卖焦虑的方式足够让此类课程扩大市场、赚得利润,又有多少培训机构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课程内容和质量的提升?父母可以从中获取多少关于素质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知识性、技巧性内容,仍是一个需要警惕的未知数。
除此,此类课程谁来教?教什么?若是培训机构延续煽动式教育,也许可以吸引到许多心急如焚的父母驻足,但难以建立长期稳定的良好口碑,更难以实现社会效益;善于打鸡血、灌鸡汤的所谓“教育家”,也未必比学生更理解应试教育和“内卷”焦虑的症结所在,只能给素质教育徒增障碍。如何兼顾课程的短期吸引力和长期效益,如何避免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状况存在隔阂,如何防止课程落入“内卷”的无底洞,都在对此类培训机构的能力提出诘问。
“双减”的政策背景下,也许新东方的教育创新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给学生“减负”的目的,但对助推教育去资本化、保障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于事无补。这些才是“双减”政策更为广泛、深刻的目的。“双减”等类似的“反内卷”政策的出台,不是为了让培训机构在“换层皮”后继续“内卷”,在强打严查中“夹缝生存”,而是为了切实保障教育回归“育人”的初心。表面上,父母培训课程顺应了素质教育的政策要求,帮助提升父母的教育能力,但实际上,此类课程与教育体系改革的深层目的已然存在一定的脱轨。
但新东方的父母培训课程,或许可以成为“双减”政策下完善素质教育的思考起点。 “双减”之下,各类配套政策需要进行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短期利益与长期效益的平衡尝试;“双减”之外,也需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模式创新,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宗旨的基础上,将孩子、家长、社会三方的利益最大化。父母和孩子也需要积极适应转型期的教育环境,积极转变焦虑心态,协同素质教育走过险阻而漫长的改革道路,走入一个更为协调、开放、共享的体系中。
文/吕乐言(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