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1.1丹凤县职教中心地处商丹工业园区,距县城4公里,交通便捷,与园区建设同步发展,具有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培训就业独特优势。是全县唯一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综合教育机构,具有中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和初等劳动技能认定资格。
学校占地40.4亩,由两部分构成。其中:校本部占地20283平方米(30.4亩),校舍建筑面积20737平方米;南校区地处商镇老君新村,占地10亩,已建成汽车维修车间和汽车驾驶培训训练场。学校现有教职工103人,在籍在册中职学生556名,国家开放大学学员560名。学校酒店管理与旅游服务、中餐烹饪、汽车维修与运用、铁路服务管理专业,常年开展各级各类技术培训和就业安置工作。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技能强校”的办学思路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狠抓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骨干专业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1.2学校建有烹饪、酒店、汽修、电子电工、计算机组装实训室各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形体训练室、琴房、音乐教室、阅览室各1个,图书室藏书36000余册,仪器价值300余万元,比上年度增加30余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0.65万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1.8个,生均纸质图书56.4册,学校投入70余万元,建成了标准化塑胶操场,并与9月投入使用;投入近100万元资金对烹饪实训室及汽修实训室进行升级改造。
1.3学校现有教师103人,师生比1:4。其中专职教师88人,“双师型”教师75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65人,占教师总数的95%,专任教师副高级职称16人,占教师总数的15%。
二、学生发展
2.1丹凤县职教中心围绕“立德树人、技能强校”的办学思路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高度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和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学校积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德育工作融入学校发展规划、融入各项活动和课堂教学。同时,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德育课、毕业生就业分享、实地考察等多种渠道,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精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开设经典诵读、现代礼仪、传统技艺等选修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文化课合格率达95.5%、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8%、体质测评合格率达99%、毕业率达100%.与上年度相比专业技能合格率和体质测评合格率均提升了5个百分点。
2.2培育职业精神。学校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点培养学生敬业守信、精益求精、勤勉尽责的职业精神;开展创新创业演讲、评比、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践行交往礼仪、职业礼仪,增强安全意识、纪律意识;深入挖掘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
2.3就业质量。2018年毕业人数254人,就业人数221人,直接就业人数165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45人。就业率93.98%,对口就业率74.46%。就业学生中就业去向中机关和企事业单位115人,合法从事个体经营42人,升入高一级学校46人。
三、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学校依据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开设了烹饪艺术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铁路运输管理专业,其中烹饪艺术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就业率高达97.5%。中职学校高考不负众望、再创佳绩,高考报考学生35人,分类招生考试参考20人,全部已被对应高职院校录取,职教单招高考参考15人,本科上线11人,专科上线4人,本科上线率73.3%。
3.2专任教师学历达标。专业对口的教师未达到80%以上;专任教师中的理论课教师学历均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学位)不达标;专任教师中的中级职称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基本达标;专业课教师数量达标,其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标;每个专业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专业带头人业务素质精良,能够起到示范引领带头作用。
3.3质量保证。教育质量评价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逐步完善了质量监测和分专业评价制度,开展教学工作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价,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元评价,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并吸收本地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等参与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综合评定学生的思想品德。
四、校企合作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为了促进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烹饪与酒店管理专业的长足发展,学校确定了与陕西重型汽车集团、晨阳汽车集团实施校企合作,与陕西旅游烹饪职业技术学院、中北教育集团实施联合办学的合作义项,发挥企业和高校完备的实习实训设备、高层次的专业技师团队、畅通的就业途径,有效回避了学校“实训设施设备陈旧,数量数量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奇缺”的问题,两个专业的学生享受到系统、实用、专业的技能培养,成为本行业的技能型人才,实现稳妥、高薪、阳光就业。拓展校企合作育人途径与方式,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五、社会贡献
5.1积极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截至2018年10月,已取得技师资格证书7人。但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力度培养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需求满足度较低。
5.2扎实开展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及相关社会服务工作。一年来,学校扎实开展了劳动力转移培训、岗前培训、扶贫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截至2018年12月底,共完成各级各类培训1573人,为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扶贫和脱贫攻坚等工作作出了应有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5.3学校以服务脱贫攻坚为宗旨,从贫困劳动力实际需要出发,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抓好培训服务、技术服务等,充分发挥职教优势,建立和完善了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构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利,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有效推动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人才培养目标。
六、政府履职
6.1经费
1、该校中职学生享受国家生均学费800元,能够按期拨付,作为学校公用经费。
2、县政府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重大项目建设配套资金,确保生均公用经费及时拨付到位,城镇教育费附加的30%足额用于职业教育,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和管理,保证学校发展需要。县财政每年预算职教专项资金150万元,2018年拨付职教转款100万。
6.2政策措施
该校属于政府办学,主办方为丹凤县人民政府。作为全县唯一的一所中职学校,丹凤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科教兴县”摆在实现丹凤社会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并从“保民生、促发展、构和谐”的战略高度,把职业教育列入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统筹协调职教发展,宏观把握学校办学方向,指导专业设置建设。2018年拨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补助资金200万元,多功能职教中心建设资金50万。学校专款专用,建成了2个高标准的专业实习实训室,校园文化建设上档次,学生住宿条件进一步改善。
七、特色创新
7.1学校专业设置、培训工作的开展、“学习改变命运,技能扮靓人生”的教育理念,都能够以县域内产业发展和就业办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中职学校的学段特点和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先进,办学行为规范,办学质量较高。如:学校培训办常年开展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学校开设的《棣花往事》演艺班。
7.2学校培训办主动出击,寻求培训项目,年均完成各级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人数2000人次以上,项目涵盖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精准脱贫等各个领域,在县域内有较大影响,培训规模较大。
7.3校企合作是学校突破瓶颈的成功举措。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烹饪与酒店管理专业分别与陕西重型汽车集团、陕西旅游烹饪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充分发挥了企业和高校完备的实习实训设备、高层次的专业技师团队、畅通的就业途径的作用,有效回避了学校发展短板,使这两个专业成为学校的品牌专业。
八、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该校党支部成立于1983年,隶属丹凤县科教体局党委,下设4个党小组。在校教职工103人,其中党员42人。学校党支部在县科教体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十九大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建设标准的基层党组织、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为目标,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这个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学校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
学校党支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党内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使得该校党支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本年度,学校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积极开展“主题党日”和“党旗引领脱贫路”活动,先后赴“王柏栋烈士纪念馆”“刘西有故居”“丹凤县烈士陵园”等地重温入党誓词,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增强党性、涵养品德,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高地。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严格执行党支部制定的“三会一课”制度。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室内设备完善,功能齐全,可用于党内各类工作和活动的进行;在活动室内还布置了党员活动建设专栏,专栏内不仅展示出了该校党支部的建设和活动情况,还有作为党员应该时时学,处处学,始终不能放弃的学习材料。活动室的建立和专栏的布置,不仅丰富了党员的党内活动,而且给党员提供了一个充分学校的场地和学习材料。
党风廉政文化建设作为今年党建的一项重点工作,学校党支部极力部署安排了这一工作,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制度,建立了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宣传专栏,并与党支部的党员签订了党风廉政文化建设责任书,进行了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知识测试等活动。 该校党支部开展了以“增强四种意识,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创建了品牌标识,建立创建目标,党支部开展以“承诺、评议”“学习标兵”“典型榜样”破解学校发展难题、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大调研等活动为重点的创先争优活动。 以“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为抓手,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以“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为抓手,建立党员包抓贫困学生新机制。
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教育主动融入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不够。学校专业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强。
二是经费紧张,外欠工程款数量较大。2016年利用国债二期项目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4520平方米综合实训楼现已交付使用,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学校把部分经费用于弥补工程欠款,致使学校经费紧张,正常运行困难。
三是职教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完全被广大群众所认识,“重普高、轻职教,重升学、轻技能”的观念依然未得到彻底转变,普教、职教统筹发展的教育格局还远未形成,招生难、生源质量差的问题一直难以破解。
四是校园用房面积不足,办学规模受限。2014年学校搬迁后校园占地面积有原先的70亩缩减为30.2亩,原丹凤师范学校为普通师范院校,没有规模较大专业实训室,学校原有实习实训设备无处安放。县域内职教资源整合以后,各个培训机构要有办公场所,中职教育需要授课教室和专业实训室,原有校舍已严重不足。从2018年起,中职生源逐年递增,到2020年县域内商镇中学、竹林关中学高中部停止招生以后,将由丹凤中学、丹凤县职教中心两所学校承担全县每年约2500名初中学生就读高中的任务。丹凤中学的最大招生规模为每年1500人,剩余1000名初中学生按每年500学生选择到职教中心就读,该校在校生人数可达到1500名。县职教中心现有所使用的原丹凤师范学校的最大容量为600名,学校目前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相关配套设施与省颁标准差距很大,校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生活所需和学校发展,急需扩大学校规模。
五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教师短缺。学校编制112人(丹编发【2002】21号),实际在编103人,在岗 98人,外借5人。2014年县域职教资源整合过程中,只是将其他部门培训机构的业务工作划归职教中心承担,而《关于县职业教育机构整合人员编制划转的通知》(丹编发【2014】21号)文件中“人员编制划转”应划转的20人编制一直没有到位。全县的农民技能培训、在职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学生顶岗实习等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目前的教师数量已严重不足。现有职教中心的教师90%以上是普通师范院校文化课专业类毕业,不具备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奇缺。
(二)、改进措施
一是多方筹资,破解资金困难。充分运用好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建设资金,扩大办学规模。极寻求校企合作的新路子,实现资源同享,优势互补,形成多元办学格局,通过校企联办完成实习实训建设,为学生专业发展和技能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大力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职业教育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职业教育的惠民政策、取得的喜人成果家喻户晓,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职业教育,支持职教发展,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三是完善专业设置,突出自身特色。今后将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拓展校企合作途径,结合学生实际和市场需求,充分调研论证,设置潜力巨大、前景看好的精品专业,积极打造服务精准脱贫和“六个丹凤”建设的地方特色专业,增强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使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一技之长、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四是拓宽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争取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协调、选调、招聘专业教师充实县职教中心,把不能胜任职业学校教学、实习的教师调出职教队伍,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训现有在职教师。第三,切实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职教中心拿出编制总数的10%用于自聘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补贴,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建立“双师型”教师、“名师工作室”制度,力争到2020年使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0%,为该校专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五是强化教研教改,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深化专业班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把握各专业教学特点,深化课程改革,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能就业、就好业,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