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国|盆儿窑村幸遇老八路
龙庆峡
盆儿窑村幸遇老八路
闫振国
六月的北京业已骄阳似火,炎热难耐,前往京郊夏都延庆纳凉的兴致油然而生。一个周三的早上,我搭同学的便车直奔延庆区盆儿窑村的精品民宿伴月山舍。
四十年前,我当记者时曾探访过盆儿窑村。这个村明代建村,村民多以制盆瓦为生,故而得名。村东的独山风景优美,赏月极具佳境,早在辽代就形成了“独山夜月”的文化现象,并被列为妫川八景之一。明成祖朱棣曾驻跸妫川,月夜登临独山,心旷神怡,随下令重置隆庆州。独山上曾建有圣母庙,现仍有遗迹可循。
在这里,盆窑陶艺历史传承500余年,有“陶艺之乡”的美誉,现存古窑遗址80余处。进山次日早上,我便迫不及待地想重游旧地,沿村间小道搜寻古窑遗址而去。正当我准备拐弯上山时,一位老者出现在面前。他穿着整齐、精神矍铄,拄着一根自制的拐棍,笑呵呵地向我招手。我大步迎上前去,顺手递上一支烟,以示敬意,并相互聊了起来。不聊不知道,一聊不得了,并令我肃然起敬!他竟是一位开国将士、久经沙场的老八路。
退休者(闫振国)与老八路
他,生于1926年,祖籍宁夏固原。18岁参军入伍后,先在六盘山、陕北一带打游击,之后参加过临汾战役、太原战役以及河北省的一些战斗,为全国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放下钢枪、扛起锄头回乡务农,继续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一边听他讲述革命经历,一边不停地为他竖起大拇指。老人却谦逊地说,没什么,你们生在哪个年代也会这么干的。
这位张姓老八路一生的境遇却不十分如意。回乡成家后,他一连生了五个儿子,但却无一成活,只有一个女儿陪伴在他身边。老人说,这几年女儿、女婿来到北京延庆区打工,所以就跟随着他们居住在了这山清水秀的盆儿窑村。当我问到他现在的生活来源时,老人说,党、政府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更没有亏待他们。当下每年有两万多元的生活补贴,一万多交女儿补贴家用,一万多由他零用,衣食无忧、生活幸福。是啊,像这样的革命老臣、为国家出生入死的英雄,应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临别时,我请陪伴在侧的夫人拍下了一张难得的合影,取名“退休者与老八路”。我承诺明年春暖花开时再来看他,张老先生说了一个字“好”!
写到这里,我脑海中浮现出了关君蘅、赵尔鉴、邵泉等几位曾经当过我的直接领导、也是解放前夕参加革命均超过九十高龄的前辈以及其他所有革命先贤的身影。我衷心祝愿他们健康长寿、生活幸福。(完)
作者简介
闫振国,新华社主任记者、新华社高级经济师、新华社总经理室原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