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痴”芮明龙和他的“民乐之家”
钱朝铸
“他是活跃于南京郊区的草根竹笛演奏家,是一棵独立于中国箫笛森林之外的参天大树。”这是我国著名箫笛演奏家——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林克仁先生对芮明龙的赞语。芮明龙,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由于他酷爱民乐,尤其钟爱笛艺,似乎为笛子而生为笛子而活,爱笛爱得如痴如醉,且矢志追求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花甲之年成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成为国家级竹笛大赛的金奖得主。
——题记
南京“笛痴”芮明龙先生
一、难忘的苦涩年华
1950年2月16日,芮明龙出生于南京市郊外的芮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出生不久,他就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所以饱尝了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十分困难的各种辛酸,差点儿饿死在荒郊野外,最后能渡过难关,真是命大福大。
芮明龙是一个天生的音乐“情种”,自小就热爱音乐,尤其是流行于农村的民间音乐。即使在上学的路上饿得走不动了,但只要听到村口的广播里或谁家的收音机里播放着动听的歌声或悠扬的琴声,他就会像铁块遇到磁铁一样,立即驻足聆听,全身心地陶醉其中。有一次,他偶然听到从路旁的南京建宁砖瓦厂宿舍里,传来一阵清脆而悠扬的竹笛声后,立马浑身热血奔涌,内心无比激动,越听越兴奋,越听越痴迷,哇,想不到竹笛竟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天籁之音!从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吹笛子,想在这高亢、嘹亮、悠扬的笛声中,展开音乐的翅膀,飞翔在白云蓝天之间……
说到就要做到,这是芮明龙与生俱来的秉性。这位性格内向、敏于思考、勤于劳动的求知少年知道,笛子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且价格便宜,所以当时在生活极其困难、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也有人苦中作乐,学吹笛子。为了实现学吹笛子的美好理想,他特意向父母索要了一角四分钱,在小摊上买了一支简易的竹笛。从此,他就与这支笛子形影不离,将它插在书包里,随时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边走边吹。起始,他口型不正确,无法将气体灌进笛筒,很难吹出笛声来。后来经慢慢摸索,调整好角度,好不容易才将笛子吹响,但始终不成一个调,于是他便开始练习手指,如何按压笛孔,练习“1234567ĺ”八度音,每次练习总是吹得上气不接下气,直至最后,才逐步掌握了怎么吸气、运气和吐气等。两个多月后,他终于吹出了曲调;半年后,学会了吹奏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东方红》、《卖报歌》和《社会主义好》等歌曲,他的笛声由青涩、生硬,逐步转向成熟、柔和,令村里人对他刮目相看,使他兴奋无比,好像吃着一顿顿鱼肉大餐。这是他第一次用笛子抒发情感,仿佛看到了东方喷薄而出的一轮朝阳……
二、艰辛的学艺之路
此后,芮明龙的“爱乐”劲头更大,他决心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能吹奏出那记忆中的“天籁之音”。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恰恰是我国最困难的时期,连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带头不吃红烧肉,节衣缩食,所以普通老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精力学习民乐?但芮明龙学习笛艺的决心坚如磐石,宁可饿死也要坚持到底。当然他也知道,要想提高笛艺,光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走自学之路是绝对成不了大气候的,必须要想方设法参加笛子演奏的专业培训,听听老师的现场教学,才能学到笛艺的真谛。有一次,他在一个朋友家偶然看到一本《笛子演奏法》,不禁欣喜万分,这不是我想找的老师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如获至宝,立即借阅回家细读,并用短短的一周时间,硬将该书的内容全部手抄下来。从此,这本“手抄书”便成了他身边一位无声的“启蒙老师”,陪他一路前行。
转眼到了“文革”时期,各地各单位都狂热地组建起“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位于芮村附近的几家大小企业更是重视文艺宣传工作,几乎每周都有一次文艺演出活动,这样的环境,使得芮明龙如鱼得水,只要哪里有演出,他就会准时赶到哪里。令人奇怪的是,别人观看演出都挤向台口,他却专门挤向后台,来到乐队身边,全神贯注地观看吹拉弹唱的老师们的一招一式,最爱欣赏笛子演奏者,偷学他们的吹奏方法和演奏技巧。有的宣传队巡回各地演出,他就跟着到处跑,经常摸黑回家也乐此不疲。时间一长,有的演员竟然认识了他,为他的执着精神而感动……虽然转眼间过去多年了,但他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些演奏员的音容笑貌,记得他们吹笛子时的口型、灵巧的手法和高超的技巧等。心有灵犀的他,凭着天生的悟性和坚持不懈的练习,终于使得笛艺突飞猛进,先后学会了吹奏《我是一个兵》、《牧民新歌》和《扬鞭催马运粮忙》等经典笛子独奏曲。那时,芮村人几乎每晚都能听到他刻苦练习的笛声,都夸他聪明好学,将来一定有成果,有出息。
当然1966年就初中毕业的他,非常明白偷学笛艺的方法终究不是一条正路。他想,虽然自己不再年轻了,但也要完成拜师学艺的夙愿,要亲耳聆听一下老师的教诲和演奏,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吹奏实践上升到理性高度,彻底弄懂弄通笛子演奏技巧的所以然,玩就玩个痛快,玩个淋漓尽致!
艰辛的学艺之路
俗话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同时也给你打开一扇窗。”1997年的春天,年近半百的芮明龙有幸与与生活在南京的另一位安徽青年,同时拜了我国著名的箫笛专家、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林克仁先生为师。林教授在接受了来自民间的这“一老一小”两个学生后,不禁为他们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执着的学习精神所感动,尤其对芮明龙这位“老学生”的痴迷精神钦佩有加,潜心教学,指点迷津。由于芮明龙有多年自学的吹奏实践,加上他聪明好学,悟性极高,所以在不长的时间里,他很快将自己过去演奏中模糊不清的地方弄明白了,对笛子的演奏技法有了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和提高。林教授是我国资深笛艺专家,学生遍布中外,可谓桃李满天下,但他的学生年龄最大的就是芮明龙,最刻苦、最努力、进步最快的也是芮明龙。2000年10月,芮明龙经过系统训练后,终于顺利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鉴定的业余笛子十级考试,并拿到了资格证书,这是他在矢志不渝地追求笛艺征途上,取得的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成绩。从此,他的笛艺技巧产生了质的飞跃,先后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笛艺展示或大赛中,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战绩,他的大名在南京市内外乃至江苏省内外不胫而走,成为“高手在民间”的一块闪光的家乡名片。
芮明龙能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他有个伟大的贤内助——老伴白如琴。这是一位十分勤劳、贤惠和善良的农妇,她曾坦言:“能看上芮明龙并愿意嫁给他,不是他的农民出身,不是他的一穷二白,不是他的初中文化,更不是他的外貌长相,而是他的勤劳善良、他的聪明才智、他的音乐天赋,特别是他对民乐的挚爱追求!所以,我是上帝派来资助他、成全他、为他支撑这个家的人!”白大姐是这样说,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她的默默奉献,自然成为芮明龙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一座靠山。令人惊奇的是,这位白大姐不仅身材高挑,面容姣好,而且还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文革期间流行的各种“红歌”,她都能信手拈来,张口就唱,且音色甜润、吐字清晰,激情飞扬,真的与芮明龙“本是一家人同进一家门”,爱好相同、情缘相通,难怪他们生育的孩子,都有着令人惊奇的音乐天赋。
芮明龙先生的妻子白如琴正在演唱
三、“民乐之家”的创办者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大地,富裕了芮明龙的家乡,昔日的芮村已不见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的南京卫星城。芮明龙夫妇通过种植蘑菇劳动致富后,不忘帮助周围贫困户脱贫,及时成立了食用菌培训基地,免费为村民提供无私帮助,因而深受广大干群的热情称赞。致富后的芮明龙,依然对笛艺痴迷万分,且悟性极高,既能“以学笛为主”,又能“兼学别样”,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笛子之外的民间乐器,如二胡、葫芦丝、巴乌、洞箫等,他都一点就通,一学即会,连西洋乐的长号铜管也吹得很溜,极有异域情调。这样的民乐精英,在芮村周边几十里范围内真的首屈一指,无人敢与之匹敌。但他想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虽然出身低微,饱经磨难,走了许多弯路,但现在终成正果,难道将这多年来的笛艺实践留作个人所有吗?不,我要将这些成果及时地传授和分享给儿女子孙,切莫让他们重走我的老路,让他们尽快地走上学习民乐的正轨,建成一个心中的“民乐之家”!
于是,芮明龙便启动了他心中的“传帮带”计划——
排在首位的,便是他的大女儿芮蓉蓉。在芮蓉蓉五岁那年,他就开始有计划地培养她,教她识谱。1983年9月,芮明龙特意带她拜了南京艺术学院青年教师于汉为师。于老师非常同情这个农村小姑娘,知道她学艺的艰难,从不收取她一分钱学费。小蓉蓉一接触二胡后,就展现了少有的二胡天份。时间不长,她就对二胡情有独钟,从此就爱不释手了。在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芮明龙的勤奋督促下,她很快就走上了正规。1984年7月19日,正读小学二年级的芮蓉蓉,就有幸被南京著名的小红花艺术团破格录取了!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城乡轰动,一个七八岁的农村女孩能被大名鼎鼎的“小红花”录取了,简直是天方夜谭。此举不仅为她所在的西善桥小学争了光,更为芮明龙和妻子白如琴露了脸。
芮蓉蓉童年学拉二胡的镜头
谁知,1984年11月10日这天,蓉蓉刚进入小红花艺术团一年,就以“不适应”为由被无情地辞退回来。这真的犹如晴天霹雳,不仅使得小蓉蓉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更使芮明龙夫妇受到巨大打击,他们十分痛苦,精神几近崩溃。有人就劝芮明龙说:“学艺术是城里孩子的事,我们农村人应该学习的,是种什么菜,怎么卖个好价钱,怎么省下钱来盖房子。你给女儿读书就行了,能让她以后找个好婆家,就完成做父亲的任务了。”甚至有个同事名叫“李碎嘴”的竟然当面嘲笑芮明龙说:“哈哈,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你家女儿若能从农村冲出去,除非你家祖坟冒烟了!”芮明龙听后,气不打一处来,一股热血直冲脑门,犹如一头发疯的野牛,他最恨的就是这些看不起农村人的人:为啥农村人就不能学艺术了?为啥城里的孩子想学啥就能学啥?看来,蓉蓉能否坚持学二胡,真的关系到农家子女能否学艺术,能否进入艺术殿堂,登上艺术舞台的大事哟!他心里立即升腾起一位父亲的责任担当,决心与这个世俗偏见进行一次挑战,即使“砸锅卖铁”,也要继续培养蓉蓉学艺,引导她步入艺术殿堂!
芮蓉蓉在”小红花“演出的剧照
蓉蓉回到西善桥小学重新读书后,每天中午放学到家都快12点了,下午一点一刻又要准时上课,间隔只有20分钟时间。可为了利用好这难得的20分钟,芮明龙宁可从打工的南京绿洲机器厂来回骑着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回家,坚持辅导和督促她刻苦练琴。每个周日的上午,他和蓉蓉都能准时赶到“南艺”上课,自己旁听学习。
在军民联欢上表演的芮蓉蓉
1985年暑假的一天上午,骄阳似火,大地像个蒸笼似的,闷热无比,芮明龙依然将蓉蓉放在自行车大杠上自制的座椅又急促地赶路了。可就在他正汗流浃背地猛蹬脚踏之际,忽然听到胸前的蓉蓉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立即停车查看,吓得芮明龙魂飞天外,原来是她不小心将左脚绞进了车轮之中,脚踝的皮肤被钢丝立即撕开一道血口,鲜血直淋。他赶紧将蓉蓉就近送到西善桥医院,在作了简单处理后,又被转院到南京儿童医院。为了缝合伤口,医生竟然绞了十多针,蓉蓉疼痛得呼天喊地,不能入睡,芮明龙心如刀绞。在包扎好三四天后,芮明龙就狠心地叫她翘着脚继续练琴,蓉蓉总是疼得大汗淋漓,于是芮明龙就发动家里人轮流为她扇扇子,土法降温。可蓉蓉不能坐自行车学琴怎么办呢?芮明龙便决定干脆背着她去上课,每次背着她时,就将二胡架在自己的颈脖上,让背后的蓉蓉小心扶着。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父女俩每周进城上课都要倒换三次公交车后,再走约一站路才能到达于老师家,他们学琴的毅力和耐心真的感天动地,受到于老师由衷赞许。
总之,从“小红花”回来后,他父女俩更刻苦更拼命了,目的是让“小红花”看看蓉蓉是怎样优秀的孩子。在他的坚持下,蓉蓉很快从“辞退”的阴霾中走了出来,她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刻苦训练,从不拖欠一次家庭作业,即使有事耽搁了一次练琴,也一定会找时间给补上,从不吃“隔夜饭”。芮明龙对蓉蓉说:“别人练琴一个小时,你必须练琴两个小时,别人练两个小时,你得练三个小时,我们和城里孩子比的就是时间、是毅力、是精神、是硬功夫!你必须咬口生姜喝口醋,要给那些看不起农村人的人,展示一下我芮家人的真实才艺!”是的,伟人毛泽东曾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正是在这种精神鼓舞下,我们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所以,蓉蓉也从心里发誓道:“一定要好好训练,不辜负老师和爸爸的一片苦心,下定决心,不怕艰苦,排除万难,争取胜利!”
功夫不负有心人。令人欣喜的是,数年后,芮明龙终于将女儿“铁杵磨成针”!在一次与部队战士联欢演出中,16岁的小蓉蓉这匹“千里马”终于被一位部队的“伯乐”发现了,几经考核终于有幸被解放军艺术学院特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文艺兵女战士。她毕业后凭着扎实的功底被分配在总参长城艺术团,担任一名专职二胡独奏演员。她的成功,无疑是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她的成功,得益于“农村人不能学艺术”的强烈刺激;她的成功,终于实现了芮明龙“农家子女也能登上最高艺术舞台的”梦想。所以,多才多艺的芮明龙即兴创作了一首诗:“人住洋楼我依旧/知识致富有奔头/茹苦含辛为哪般/望子成龙是所求。”表达出他的无比兴奋之情。
参加家庭音乐会的文艺兵芮蓉蓉
在培养二女儿芮红红上,芮明龙也吃了很多辛苦,因她是个先天性四级智残的孩子,但在家庭的熏陶和父亲的精心培育下,她自小就喜欢唱歌,热爱音乐,经常参加社区和残联举办的文艺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芮明龙对他的外孙——芮红红的儿子王旭辉的培养,可谓呕心沥血。王旭辉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学习笛艺,几乎每天都由他接送,即使小旭辉坐在他自行车的大杠上,也得练习吹笛子的口内技巧,包括单吐、双吐、三吐和花舌等,由于花舌难学,他就叫小旭辉用舌尖打滚,模仿摩托车发动时加油门的声音打嘟噜“嘟……”,所以经常练得小旭辉口水啦啦的,淌湿了胸襟。若在家里,他更是严格监督小旭辉做“家庭作业”,由于单一枯燥,所以小旭辉有时不肯练习,他就采用很多方法激励小旭辉坚持练习吐音。有一天,小旭辉被外公逼得练了一段时间后,就叫喊哭闹起来,高低不肯继续练习,引起芮明龙很生气,谁知他的女婿不但不理解他、支持他,反而无辜和他大吵起来,竟然说他“总是把家里搞得没一时安宁!”气得芮明龙暴跳如雷,心想,我替你培养儿子,你不感谢我,反而如此对我,他一气之下把小旭辉吹的那支笛子猛地摔在地上,并上前用脚跺碎,吓得小旭辉哇哇大哭……芮明龙决意不管这个孩子了。
家里突然安静了好多天,可芮明龙的心里却没有一天安静。听不到孩子的笛声,心里非常难过。他将那支跺碎的笛子捧在手上,不禁鼻子发酸,两眼湿润起来,当初用一角四分买了一支竹笛,都把它当作心肝宝贝来呵护,现在竟然是自己亲自将这支花了几十元才买到的笛子给跺碎了……他的心在滴血……不行!不能不管这个孩子,只有继续努力才有出头之日,一旦放弃了,就什么机会也没了!
芮明龙外孙王旭辉(中)的演出照
第二天,宁可让女婿背后笑话他的芮明龙,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全面恢复对外孙王旭辉的管教和培训,继续带他四处求学,并踊跃报名参加各种活动,不论在家门口参演还是远赴外地参赛,他都和小旭辉形影不离,他告诫外孙说:“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才有实现理想的可能。”他四处寻找机会,经常带着小旭辉出入农家,参与红白喜事的演出。他说,叫外孙上台吹奏,目的是“杀鸡练胆量”,锻炼他旁若无人地吹奏竹笛,展示技巧和才艺,因此,祖孙二人的脚步遍布周边的学校、社区、厂矿和部队。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小旭辉的老师固然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外公芮明龙付出得就更多,使小旭辉能能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八、九、十级的考级。2009年10月,芮明龙领着小旭辉参加了香港国际竹笛大赛,祖孙二人双双获得三等奖,并获得唯一的“祖孙特别奖”。在外公的精心关爱下,王旭辉十四岁进入了南京著名的九中艺术班学习。他初中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省戏校,可小旭辉毅然放弃了,再读高中,终于考取南京晓庄音乐学院,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因此,这位一米八五大个头的小帅哥,就一边读大学,一边教学笛艺,成为全校一位刻苦努力、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干部,且取得了许多辉煌成果,如:2006年荣获江苏省首届竹笛大赛银奖;2008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江苏赛区银奖;2010年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江苏赛区金奖;2011年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江苏赛区金奖等。
芮明龙对儿子芮瑞敏更是倾情关注,由于这孩子聪明好学,爱好广泛,尤其爱好美术,所以芮民龙就因材施教,跟踪培养,使他不仅能画一手好画,而且操琴吹笛也得心应手,无所不能。
芮明龙还将许多精力投放在了培养孙女芮欣怡和孙子芮管然的身上,使他们从小就沐浴在爷爷灿烂的民乐之光中,得以幸福健康成长。在他的严格监督下,这两个小孩都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竹笛十级考级,多次参加各项社会演出活动和竹笛大赛,2019年,他俩在江苏省青少年才艺展演展示大赛中,荣获少儿组“竹笛合奏”特等奖。
芮明龙孙女芮欣怡和孙子芮管然在演奏中
为了弘扬江南特有的民族音乐,展示芮家高质量的民乐水平,服务当地百姓需求,从2000年起,芮明龙就多次自费举办民工晚会和家庭音乐会,创建“民乐之家”。
2000年10月2日晚上,芮明龙在家里特意举办了第一届“农家乐”家庭音乐晚会,全家老小齐上阵,个个都上台展示才艺。这次晚会深受应邀到会的省、市、区有关领导和专家教授的一致好评,省市电台、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都作了现场报道,《扬子晚报》甚至在头版头条发表了《音乐家与民工携手登台表演——民工自办“农家乐”晚会》给予了热情宣传。
林克仁教授(前排右二)等专家教授莅临农家乐音乐会现场
2016年9月30日,芮明龙又举办了“庆祝孙女芮欣怡十岁生日暨第二届农家乐晚会”。芮明龙的孙女芮欣怡和孙子芮管然共同主持演出,在这次会上,他全家五个人都登台献艺,吹拉弹唱,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好戏连台。芮欣怡展示的是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孙子芮管然表演了笛子独奏曲《我是一个兵》,他们的演奏技巧和临场发挥等,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老伴白如琴也即兴演唱了《白毛女》选段《北风吹》和《沂蒙山小调》,声色高亢清脆,圆润甜美,极具地方特色;大女儿芮蓉蓉表演了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和《赛马》,指法技巧都十分娴熟到位,激情四射,无比震撼;芮明龙自己则表演了巴乌独奏曲《渔歌》,那雄浑独特的音色将渔民清晨出海打渔的劳动场面,渲染得如临其境,美轮美奂。演出中,外孙王旭辉的笛子独奏《春风遍江南》也极具特色,他将竹笛所有技巧都展示得淋漓尽致;芮明龙也即兴与儿孙们同台展示了笛子齐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将晚会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高潮。会场上虽然没有绚丽的灯光和精美的舞台设计,但芮明龙全家老小的吹拉弹唱,极大地震撼了现场数百名观众,大家为之倾倒,故而掌声如潮。
芮明龙先生参赛剧照
令人十分钦佩的是,芮明龙在日夜操劳、辛勤培养儿女的同时,自己仍然坚持跋涉在研究和学习民乐征途上,他先后走过了自学、偷学、跟学的艰辛道路,对笛子的演奏技法有了系统而又全面地提高,终于用辛勤的汗水换得了如下丰硕成果:1998年1月,他被南京市小学课外活动中心特聘为民乐辅导教师称号;2007年8月1日,他被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批准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2009年8月,他在首届国际“中国民族乐器系列邀请赛”中荣获笛子/葫芦丝组优秀指导教师奖;2010年7月,他在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艺术家协会、中国教育事业促进会等部门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江苏省总评选中,被授予“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10年10月28日,他被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批准为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会员;2001年12月28日,他被南京时代文化教育中心特聘为笛子培训班艺术指导教师;2011年1月,他荣获由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琴声》周刊和金陵国乐社等共同主办的第四届“琴声杯”江苏竹笛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并于2008年5月在《中国竹笛》杂志上发表了《浅谈如何丰富竹笛音色的一点体会》论文,展示出一位草根竹笛演奏家的专业水平。其中最令他自豪的是, 2010年7月,在《第五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江苏省“民乐成年组”》大赛中荣获了金奖,给自己60岁华诞献上了一份生日厚礼。
演出归来的芮明龙先生
四、江南丝竹的传承人
如今,芮明龙虽然年近七旬了,但他前进的脚步却一刻也没有停止。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和认真准备,他终于在2012年实现了自己传承江南民乐的愿望,在家乡创办了一个名叫“乐怡然艺术培训中心”。由于他在当地名声很大,加上他做做的是弘扬民乐的公益事业,